五龙禅寺
原名五龙庙,在上海市金山区金张公路,紧傍五龙港。庙里供奉宋朝武将施锷(字伯成、封号靖江王镇海侯),传说施锷亦是一名神医,善于岐黄之术,能治百病,群众中有疮痛者,都来庙里烧香求治。
五龙庙实际上是施锷庙,以五龙港命名。南北紧依五龙港,东西交叉归泾河,庙东斜出沤龙泾,五流交汇而得名。五龙庙实际上不是单一的庙宇。西面原来有一所武圣宫,供奉关公、岳飞、观音和弥陀等神佛,东首才是供奉施锷的五龙庙。
明朝万安桥
跨朱泾镇秀州塘,明朝洪武年初,由当地居民宋华甫建造。永乐十年(1412),道腴和尚重修。明世宗嘉靖辛亥年(1551)重建,年久而毁。万历初,徐文贞公(徐阶)被免去了宰相回家,后来在南渡口重建万安桥。癸丑年(1613)以后坍塌,楚雄人、太守徐裕湖与朱晚庵(朱古匏之祖父)向郡守岳贡建议,移向北三十余丈的宽阔处重建,崇祯八年(1635)落成。
至清朝顺治三年(1646)三月毁,即广生庵前的桥基。康熙十九年(1680),当地居民张仲玉、顾俊生以渡船不便,募集资金建木桥于文昌阁前,由于水道狭窄,船经常触桥柱而倾覆。癸亥年(1683),中翰程白山在旧址的地方修建大木桥。没多久又坍塌。雍正元年(1723),杨九皋等仍然在文昌阁前建木桥,后来经常被船碰撞,不久毁弃。
乾隆四十三年(1778),知县程名程因为发现水流很急,桥容易坏,所以与张扶摇、周涵、徐溶、张同庐诸位绅士商议,在旁边开通直流以减去河流的水势,于是在桥的西岸开了一条运河:池泾,东西三里通泖漕,并建木桥于池泾庙,修积骨塔。费去千金,一边疏理一边堵塞,直到现在没有成功。因为桥建在狭窄处会有碍于来往船只;如果建在旧址的宽阔处,又容易倒塌,多设立渡口以便往来,是当务之急。